摘要: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渡阴山。”雁门关,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,以“险”著称,是中国长城文化、关隘文化的瑰宝。雁门关素有“三晋咽喉”、“中原锁匙”之称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关”,有“天下九塞,雁门为首”之说,与宁...
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渡阴山。”
雁门关,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,以“险”著称,是中国长城文化、关隘文化的瑰宝。雁门关素有“三晋咽喉”、“中原锁匙”之称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关”,有“天下九塞,雁门为首”之说,与宁武关、偏关合称为“外三关”。2001年,雁门关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;2017年,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
雁门并非单一的一座关隘,而是由“双关四口十八隘”和长城共同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,堪称中国冷兵器时代最为庞大、完整、严密、复杂的军事防御工程。
雁门关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,是战争最为频繁的古关隘。战国时期,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,曾在此设雁门郡,后经历朝历代的修葺完善,形成了雁门关,兵家自古就有“得雁门而得天下,失雁门而失中原”的说法。李牧、卫青、李广、霍去病、杨家将在这里击溃入敌无数,立下汗马功劳,是中原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兵戎相见的战场。这里曾还是民族和解的见证,汉元帝时,王昭君由雁门出塞与匈奴和亲。数不尽的英雄人物,道不尽的传奇故事,在雁门关的高墙石砖上镌刻了古往今来的历史印记。
清朝以来,随着中国北部疆界的逐渐北移,雁门关军事作用逐渐淡弱,这里又转而成为塞北通往中原的商道关卡,见证了晋商的崛起,也是八路军出师抗击日寇的首战之地。金戈铁马渐渐远去,战争硝烟已经消散,它在千年后洗去铅华,成为见证过往历史的一位苍桑老人,等待后人前来顶礼膜拜。
历史的帷幕已经落下,血与火的碰撞也烟化成一个遥远的过去,而雁门关屹立于此,中华民族的奋进永不停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