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诗词里的边关“江南”与“塞外”自古就在人们心底留下一道清晰的分割线,“江南”有多繁华,“塞外”就有多荒凉。自汉武帝打通西域,设置河西四郡以后。一南一北相隔七十余里的阳关,玉门关,就此成为中华帝国边防线上最后一座关口。“春风不度玉门关”,虽实...
“江南”与“塞外”自古就在人们心底留下一道清晰的分割线,“江南”有多繁华,“塞外”就有多荒凉。自汉武帝打通西域,设置河西四郡以后。一南一北相隔七十余里的阳关,玉门关,就此成为中华帝国边防线上最后一座关口。“春风不度玉门关”,虽实指东边季风无法到达,更愿相信王之涣是在诉说,玉门关外那是一片王权无法企及之地,那是一片被中原文明抛弃的化外之地。
剑门关猿猱道
蜀国丞相诸葛亮用他生命的最后7年,一次次途径剑阁,北伐中原;三国末期,魏国伐蜀,蜀国姜维凭剑阁之险,以区区三万人,挡住了钟会的十二万大军。但险恶的蜀道,一夫当关的剑门,在阻挡外敌的同时,也埋葬了自己,最终剑门关随着蜀国一起灰飞烟灭。
诸葛亮北伐
此外,如果你是金庸迷,一定会对雁门关、山海关心有波澜。雁门关,既是萧峰父母被中原群雄伏杀跳崖之地,也是萧峰自尽,划下人生句点的地方;而山海关,则因吴三桂在此引清军入关,终结了明朝,千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。
时间拨回到1885年,已经满目疮痍的清朝,在广西镇南关又迎来法军的侵扰。眼看清军又将再次败北,在此危亡关头,那位已年满68岁的古稀老人冯子材,带着自己两个儿子迎着法军猛烈炮火,第一个冲出关门,发起了冲锋。中国近代反侵略史上赫赫有名的镇南关大捷,就此被历史所铭记。
改名友谊关的镇南关
近代的中国是不幸的,在百年屈辱史上,中华文明火种屡次奄奄一息;可他有又是幸运的,坚韧不拔的中华儿女总能攻克诸如娄山关,平型关等各种难关,为民族存亡迎来转机。
从刀光剑影,鼓角铮鸣的边关,到黄尘古道、荒芜烽燧的边塞;从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的无奈,到“雄关漫道真如铁”的豪迈。一个又一个历经千年的关口,不仅仅是历史地名的符号,已经演变为中华文化的载体,寄托着华夏游子对往昔的思念和眷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