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引言2002年6月,83岁的王进仁老先生专程前往五台山台怀镇。他盼望这次行程已久,就为了去看一看塔院寺的“方丈院”(原属于显通寺)——那是1948年毛主席住过的屋——是否仍留有遗迹?1948年初,王进仁接到上级领导下达的一个重要任务——到五...
2002年6月,83岁的王进仁老先生专程前往五台山台怀镇。
他盼望这次行程已久,就为了去看一看塔院寺的“方丈院”(原属于显通寺)——那是1948年毛主席住过的屋——是否仍留有遗迹?
1948年初,王进仁接到上级领导下达的一个重要任务——到五台山迎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行。
“风雨送春归,飞雪迎春到。”
毛主席一行本来预定4月6日在台怀镇休息,不料5日晚当地骤降大雪,公路被大雪阻断,只得在五台山北麓的繁峙县暂作休息。
陕北战局取得胜利后,国民党方面一直在侦探毛主席一行的行踪,经常可以看到飞机在低飞侦查。
此次战略转移,毛主席率队路经晋绥边区前往西柏坡,五台山是必经之路,同行人员有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中央领导。
王进仁深知这次接待任务的重要性,务必保证领导同志们的安全。
为了打通公路,王进仁带领队伍上山,在零下20多度的气温下奋战三天,终于完成了抢修。
8日下午,王进仁等工作人员终于等到了毛主席的车队,由于路途疲惫,大家当晚并没有外出。
4月9日一早,毛主席走出了显通寺大门,上街察看民情,他与小孩子玩石子游戏、与小商贩聊天,闻讯赶来的群众很多。
随后,毛主席一行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寺庙。
1947年土改期间,五台山的众多寺庙都遭到了破坏,叶剑英为此赋诗一首,记述这次游五台山的感受。
在参观过程中,毛主席在一位老僧的邀请下求了一支签。
现场很快一片肃静,所有人都关注着那不停转动的签筒。
随着“叮”的一声,一支红色竹签一跃而出,那老僧拾起后双手捧给毛主席。
“施主,这是一支上上大吉签!”
毛主席莞尔一笑,对老僧颔首道:“感谢您的好意!”
待老僧离去,毛主席摇了摇头,转身对笑道:“莫当真、莫当真!”
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我们一起往下看。
1948年3月23日,毛主席率队告别陕北,东渡黄河前往河北西柏坡。
他在陕北工作、生活了13年之久,早已对这片黄土地有了很深的情感,但为了解放全国,进行战略转移刻不容缓。
挥别前来送行的群众,他们踏上了新的征程。
要从陕北去西柏坡,必须穿过山西。
过了黄河,毛主席骑着老青马行经山西的碛口、寨子山村。
这是他最后一次马背上行军,此后的行程都是乘坐汽车。
在兴县的蔡家崖,毛主席小住了几天。
期间他多次听取汇报,对于晋绥解放区的喜人态势很是欣慰。
他在4月1日举行的干部会上发表了讲话,号召所有党员都要牢记“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”这一基本工作方法。
到了1948年,革命斗争新的高潮已经来临,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条件已经成熟。
车队经苛岚、神池、宁武,于4月6日下午抵达代县。
恰逢清明时节,万物生发,到处生机盎然,毛主席的心情也开朗起来。
途经雁门关时,他让车队暂停,下车专程前往凭吊古战场,周副主席等人同行。
此时夕阳西斜,登高望远,长城内外重峦叠嶂,雄奇壮观。
两侧的大山默然对峙,形成天然的关隘,仔细一看,在关隘的最深处掩藏着一条细若羊肠地穿城小路。
登临如此雄关,毛主席不禁感叹:“也难怪说这是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,有‘三关’之首一说哩!”
他笑着说:“可以确信,这里是赵将李牧大败匈奴的地方。”
周副主席笑道:“古人称这里是‘三关冲要无双地,九塞尊崇第一关’呢!”
他们携手游览了雁门关的三座关门,赏读了李牧祠的 《武安君庙碑记》,不禁感慨万千。
1948年4月8日晚,毛主席一行夜宿五台山。
旅途的疲惫没有影响毛主席的幽默,他对大家说:“今日我们不当和尚,也要撞撞他的钟哩!”
当他看到方丈院的大门前那副“劝君莫打三春鸟,子在巢中盼母归”楹联时,对随从人员说,应广泛宣传,保护益鸟。
用完一顿素斋晚饭后,毛主席受邀品茶,向老方丈问起鲁智深、杨五郎的故事。
方丈答道:“鲁智深只在菩萨顶当了7个月和尚,就因不守戒律被放逐;而杨五郎就在五台山显通寺出家,他的随身武器——那根大铁棍早已成为镇山之宝。”
次日一早,毛、周、任几人携手共登山海楼。
大雪初歇,众人凭栏远眺,观五台山壮观群峰。“岭上晴云披絮帽,树头初日挂铜钲。”
毛主席遥指远处山峦说:“那里是河北的山区,再往下就是冀中平原。”
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,他面朝东南方向,神采奕奕,大手挥过之处似乎在展现中国革命的灿烂未来。
之后,毛主席游遍全寺,就发生了前文提到的抽签趣事。
对于老僧的善意,毛主席颔首笑纳了。
而相比起那支上上大吉签,毛主席更在意民心,见到这位身在禅院的出家人都看好革命事业,他很欣慰。
从抽签的正殿离开后,一行人来到了铜殿,参观那里的大铜钟。
周副主席提议他用击木撞一撞铜钟,毛主席先看了看老方丈,没有说话。
老方丈道:“施主今日撞钟,必能声震寰宇,为敝寺增辉。”
毛主席随即颔首同意,并提议与周恩来两人一起撞响铜钟。
“装点此关山,今朝更好看。”
钟声雄浑而悠远,振聋发聩,让人心潮澎湃,一行人伫立良久方才离去。
大家接着游览了蒙藏合作社及其他寺院。
当看到寺僧正在整理残缺不全的清代大藏经,毛主席为之惋惜不已。
在看到寺庙内被破坏的塑像和文物后,毛主席非常生气,叮嘱随行的张连奎:“要抓紧修复工作,加强文物保护管理,等革命胜利后可以开放,供广大人民参观游览。”
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信仰佛教。
她心地善良,怜贫惜弱,经常瞒着丈夫接济乡邻。
母亲去世之后,毛主席在《祭母文》中这样写道:“吾母高风,首推博爱”。
他曾对人谈起母亲:“世界上有三种人,损人利己的人;利己不损人的人;可以损己利人的人,我的母亲就是第三种人。”
“同舟共济,相救也如左右手。”
在母亲的影响之下,毛泽东从小就对贫苦大众有着强烈的同情之心,经常会帮助他们。
外出求学之后,他学到了新知识,接受了新思想,成为一名唯物主义者。
他虽不信仰佛教,但很认同佛教的积极意义。
在五台山,他夜宿白塔之下的佛舍,吃斋饭,访僧侣,了解宗教界对于共产党的看法,听取他们对革命的建议,这充分体现了他尊重佛教、尊重人民的信仰自由这一特点。
从寺内走出来之后,一行人一起走入杨林街看望当地百姓。
毛主席与一位摆烟摊的老汉拉起了家常,关心老汉家中情况,还让随从购买了一包哈德门香烟。
毛主席看到这老汉一直盯着自己身上大衣的狐皮领子,便随口问道:“你看我这衣领子好吗?”
老汉道:“好好,你这人高大,穿这件衣服肯定暖和。”
毛主席道:“马马虎虎,马马虎虎。”
离开前,毛主席与老汉握手告别:“要好好生产,以后会有好日子过呢!”
这位名叫董福才的老汉只觉得与他搭话的高大汉子很是眼熟,一时间却也没有多想。
直到多日之后,董福才路过街口,看到贴在墙上的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,才发觉那人正是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!
一时间,董老汉激动不已,到处与人说起那天的情形。
“碧山寺历史悠久,风景秀丽,内有藏书万卷。”
听了显通寺老方丈的介绍,毛主席很有兴趣前去游览,但由于大雪封山,道路不通,只好放弃。
他选择去近一点的菩萨顶参观。
菩萨顶的石阶一共有108阶,毛主席健步如飞走在队伍最前面。
到了山顶,他环望四周,不住地点头。
过了好一会儿,落后的老方丈才赶了上来,气喘吁吁地说道:“老衲老矣,跟不上主席了!”
毛主席说道:“不急,您慢点走。这几年我们转战陕北,成天和国民党几十万的军队周旋,早已练就了一双铁板脚!”
到了弥勒佛像前,大家谈天说地。
当谈到信仰,毛主席对方丈笑着说道:“信仰自由嘛,你们可以信仰佛教,我们信仰马列主义。你们讲究修行,我们讲革命,推翻旧世界,创造新世界!”
任弼时道:“佛学的教义从根本上说,也是一种献身于拯救民众的精神。释迦牟尼就是在看到人世间众生遭受生离死别的痛苦之后,这才下定决心献身于佛教的事业,舍生取义的嘛!”
任弼时的话引起了毛主席的共鸣,他回过头对老方丈说道:“共产党信仰的是马列主义,这个‘佛’,高举无产阶级的旗帜,拯救天下的穷苦大众,团结起来,闹革命,求解放。”
“从献身精神来说,二者本质上是不一样的,最大的区别就是:共产主义讲究现实,向一切不合理的剥削制度发起革命,让天下的穷人都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。而佛家讲究的却是来世,不去斗争。”
首夏犹清和,芳草亦未歇。
初夏时节,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大白塔依然庄严如旧。
一阵爽朗的风拂过,白塔上的风铃叮当作响,仿佛在应和佛院梵唱。
新的一天到来,佛塔下的路居纪念馆再次开门迎客。
步入纪念馆内,只见照壁上赫然刻着:“从建立山西的五台山,到建立全国的五台山,争取最后的胜利。”
这是毛主席对陕北公学毕业同学临别赠言里的最后一句。
这句话里的“五台山”是广义的,指的是晋察冀广大根据地。
在这次临别赠言中,毛主席表达了对学员们的殷切期望和对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心。
在1948年4月夜宿五台山之前,毛主席曾三次提到五台山,这是其中一次。
其他两次也令人记忆犹新。
第二次发生在1938年3月,毛主席在送别白求恩医疗队时介绍聂荣臻:“《水浒传》里面有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……前有鲁智深,今有聂荣臻。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。”
由此可见,聂荣臻在当时的晋察冀根据地起到何等重要作用。
第三次谈论同样发生在1938年。
那是在一次他对鲁迅艺术学院学员的讲话。
讲话的核心内容是:“有研究《红楼梦》的学者曾经切实地考察大观园。现在你们(学员们)的‘大观园’是全中国,……要切实地考察一番。你们的作品‘大纲’是全中国,‘小纲’是五台山。”
由此可见,这座“华北屋脊”在毛主席心目中的特殊位置。
击石乃有火,不击元无烟。
世上万事,只有亲身实践,才会有所成就。
毛主席希望文艺工作者“与其坐而论道,不如起而行之”,艺术来源于生活,因此要深入考察,动手去实干。
时隔50余载,王进仁重游故地。
原来显通寺的“方丈院”已经划归塔院寺了。
这个旧址被作为红色爱国教育基地保存下来。
北面的正屋是毛主席当年住过的卧室,王进仁按捺住激动心情步入室内,看到墙上挂着两幅显眼的图片。
其一是“毛主席离陕赴冀途经山西路线图”,其二是“毛主席周恩来在西柏坡指挥全国解放战争”图。
王进仁把随身带来的两张珍贵照片赠送给“毛主席路居旧址”,了却了此行最后的心愿。
如今,这两张照片被妥善保护,并陈列在显眼的位置供游客们参观。
纪念馆的老建筑保存完整,具有典型的清代老四合院风格。
游客一进入院内,即可看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坐姿雕像。
纪念馆内现保存有5个路居室和3个展厅。
毛主席当年住过的居室内陈设简朴而整洁,只一床一被一桌一砚而已。
据工作人员介绍,现在的陈设都是1969年依据原样复制的。
时至今日,这里已经成为游客们到五台山旅游的必看景点。
毛主席一行从五台山再次出发后,于1948年5月26日抵达西柏坡。
在那里,他和他的战友们指挥了著名的“三大战役”,一起谋划了“建国大业”,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。
在这里,他提出了“两个务必”与“进京赶考”,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并接受人民群众的考验。
“岁丰仍节俭,时泰更销兵。”
虽然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,但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先辈们筚路蓝缕的不易。
国际形势风云变幻,我辈当应安不忘危,奋斗不止。